(一)中医治疗不孕症
“天癸”一词,最早出自《黄帝内经》中的《素问·上古天真论》曰:“……(女子)二七天癸至,任脉通,太冲脉盛,月事以时下,故有子……七七任脉虚,太冲脉衰少,天癸竭,地道不通,故形坏而无子也。”
天癸就是自然界中万物生长繁衍的法则,是人性成熟之后自然而然产生的七情六欲,是五脏的精气神。天癸就是性和情的冲动,就是天癸的表现力。
天癸就是欲望,是人青春永驻的“密码”,是“青春之火”,是五脏的精气神。“天癸至”,人们就开始有了生理冲动;“天癸竭”,竭就是虚衰,如果天癸虚衰,女人就将百病丛生,最大的危害就是不孕和衰老。
女人往往一过35岁,生理就开始走下坡路了。按西医的观点,就是卵巢功能开始减退、激素水平开始下降了;笔者认为就是天癸不旺了,解决的办法就是旺天癸。天癸关系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健康,对于女人来说,只有天癸旺盛,女性的生理功能才能正常,女人的生命状态才好,月经才能正常。尤其是不孕之症,必须旺天癸,“得天癸者孕,失天癸者不孕”,只有天癸旺起来了,女人的不孕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。
在临床中,笔者提出并特别强调了“五脏实乃一脏”的观点。五脏互相循环,互相生克,互为联系,所以旺天癸,就是旺五脏的精气神,天癸旺则五脏强,五脏强则多种不孕症问题自然解决。临床中天癸不旺的脉象多为无力;望诊多见面色晦暗、眼睛无神、心情沉闷、精神疲倦,大便不畅,舌苔薄白。笔者提出了“少腹为胞宫生殖之募”的观点,发现多种妇科病症,几乎都可以准确地表现在少腹部位,少腹是天癸盛衰的一面镜子:天癸旺则小腹皮肤明亮充满生气,反之则松弛发暗。笔者用腹诊方法诊断天癸盛衰,从而避免了误诊。
临床实践中,笔就是要调动人体内的“情欲发动机”,用药多以调整心脑肝脾肾的药物居多,如当归、熟地、枸杞、肉苁蓉、三七、陈皮等。“腹三针”则是指配合方药,每次针灸腹部3个穴位。
典型案例
刘女士,32岁,结婚五年未孕,夫妻俩一直期盼有个可爱的小宝宝。主诉:痛经3年多。月经周期延长,月经色黑,伴瘀块,情志抑郁,夜尿2次,腰膝酸软,面部痤疮,不思饮食,大便不畅,舌尖红苔白腻,脉弦滑。西医检查:左侧卵巢多囊样改变,雌激素、孕激素水平下降。西医诊断:多囊卵巢综合症;中医诊断:痛经,辩证:肝郁气滞、瘀阻胞宫、冲任失调。女子以肝为先天,肝为血脏,性喜条达,肝经脉经通过任脉与胞宫相联系。具司血海,调胞脉之功;若情志不遂,疏泄失和,肝气抑郁,气血失和,气血凝结,瘀血内生,瘀阻胞宫,冲任不能相资,难以受孕。治法:疏肝解郁,理气活血,调理冲任。方用:解郁种子汤。每月月经前后各服7剂,用药6个月后怀孕,孩子出生时6斤7两,身体健康。
(二)中医治疗手足口病
夏某某,男,4岁,主诉:口腔疱疹2天,患儿自觉口腔疼痛,不能进食,烦躁,大便正常,舌质红苔白腻,小儿指纹风关,呈淡紫色。查体:T:37.2OC,口腔疱疹2颗,双手掌各一颗疱疹,红肿疼痛。西医诊断:手足口病,中医诊断:温热病。辩证:风热夹湿,风热犯肺卫,热争于表,肺卫失和,湿邪闭阻经脉,气血不畅,发以疱疹。治法:清凉解表、疏散风热、透疹化湿。方用:银翘散加减。复诊口腔及双手掌疱疹增多,体温37.6 OC,患者儿哭闹,饮水困难,大便未解,舌苔厚腻而黄,小儿指纹,过风关红紫。此为热毒内蕴,郁结脾肺,方用:甘露消毒丹加减。复诊,疱疹已消大半,能进食,恶寒,大便2天未解,舌质紫红,舌苔黄腻,小儿指纹关位,深紫色。体温:39 OC,此为热毒内壅,肝热惊风。方用清瘟败毒散合凉膈散加减。复诊,体温恢复正常,所有疱疹已退,大便正常,饮食可,患儿情绪易波动,此为:肝郁化火。方用越橘丸加减。四天后后患儿复诊一切如常,回家观察一周无不适症状。此患儿纯中医治疗手足口病,病情稳定,恢复快,相比西医治疗,无损伤脾胃,耗伤正气,更有利于儿童生长发育。
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多发生在5岁以下的的儿童,表现为口痛、厌食。低热、手、足、口腔等部位出现小疱疹或小溃疡。除少数病例病情严重外,大多预后良好,中医认为本病病机为外感时邪病毒,蕴生湿热。《金匮要略.狐惑病》有“狐惑之为病,状入伤寒,默默欲眠,目不得闭,卧起不安,蚀于喉为惑、蚀于阴为狐,不欲饮食,恶闻食臭,其面目乍赤、乍黑、乍白。蚀于上部则声喝,甘草泻心汤主之”。患儿中焦气机不畅,湿热内蕴,在上则表现为口腔溃烂,脾主四肢,在手脚可表现为手脚疱疹,因此其病机与临床表现皆与本方相应,治疗此例患儿则在实践上得以证明。